2019年底的一場疫情,讓紅外熱像技術這一“黑科技”飛速出圈,并快速融入諸多應用場景。如今,對性能要求相對較低的非制冷型紅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,并廣泛用于測溫、消費電子、安防消防等眾多民用市場;其對照面--制冷型紅外產品還依然屹立于金字塔頂端,高冷無比,實際應用更多是在軍工領域諸如飛機、坦克、裝甲車、航載等。
制冷型紅外為什么"高冷"?
究其原因,其一源于制冷型紅外產品受限于卡脖子技術--壽命問題,目前國內大多數產品壽命不超過5000h,較短的工作壽命間接造成年均使用成本較高,因此尚未在民用領域大規模應用;其二作為其核心部件之一的探測器芯片選型較少,其中光電轉化性能更好的InSb芯片進口和生產受限;其三是對光路、電路、算法等的要求均較高。一旦突破這些問題,制冷型紅外產品在軍民品市場均大有可為。
航譜時代做了什么?
近期,航譜時代已通過技術革新、戰略合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破解上述難題,產品已應用于油田、儲庫、天然氣輸送、化工園區等的氣體泄漏監測、設備及管道篩查等場景,部分產品于2021年10月開始陸續交付,獲得客戶高度認可。后續,公司還將繼續推進相關產品在化工安環監測、大氣環保、河道監測、森林防火、電力監測、邊海防與醫療等領域的應用。